您当前所在位置: 澳门皇冠四虎 > 参阅资料 > 综合类

揭开“中国制造”的遮羞布,我们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澳门皇冠四虎

发布时间:2024-10-18 09:31|栏目: 综合类 |浏览次数:

揭开“中国制造”的遮羞布,

我们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

来源:《今日头条2024-8-23 作者:外贸星哥


美国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他的著作《制造业的重要性》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断:

“制造业不仅仅是另一种行业,它更是国家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生产力增长的来源,也是技术进步的推动者。”

中国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我们的制造业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仰人鼻息,亦步亦趋,还是在弯道超车中一骑绝尘?


微信截图_20241018093412.jpg

数据和现实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一个答案映射出中国制造正在逐步引领世界;另一个现象级的答案则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已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瓶颈,哀鸣四起。

大家好,我是外贸星哥,专注外贸行业深度解析和实战经验分享。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欢迎点赞并关注,以便及时获取更多专业内容。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仅用了46年的时间,中国制造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毫无疑问,在全球制造领域中,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最耀眼的存在。

1.生产规模

中国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已跃升为全球制造业的核心力量。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全球的30%,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2.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涵盖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各个环节。这种高度整合的产业链,使得中国能够迅速完成生产任务,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

3.产品种类

中国制造业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领域,从电子电器、五金灯饰到机械设备和纺织用品,种类繁多的产品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种广泛的覆盖能力,使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了关键地位。

4.出口规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在制造业领域表现突出。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家具和服装等行业的出口量稳居世界前列,产品遍布全球,成为许多国家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制造业增加值

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增速约为4.6%。2023年全年制造业增加值为5.3万亿美元。

制造业增加值(manufacturing value added, mva)是衡量制造业对经济贡献的关键指标。它表示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具体来说,制造业增加值是制造业生产总值减去生产中所使用的中间投入的价值。

2. 制造业pmi

2024年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显示出制造业活动略有收缩,但仍保持在临界点附近。

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之一,通常以50%为分界线,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的扩张,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收缩。


微信截图_20241018093456.jpg

3. 出口数据

2024年上半年:中国产品出口额达到12.13万亿元,增长6.9%,说明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出口”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

4. 高技术制造业

2023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占制造业总增加值的比例为19.2%。这个指标的提升意味着中国制造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工程能力上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筚路蓝缕,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成长为全球瞩目的制造业巨头。这样的飞跃,确实让人心生自豪。

经过多年的努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服装、家电、家具等,正逐步让位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风机乃至大型船舶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光伏产品,包括硅片、电池片及相关组件的出口总额达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对欧洲出口同比增长114.9%。从全球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的75%以上,电池片市场占80%左右,硅片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约为545万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所有车企里面,比亚迪的表现最为亮眼。

微信截图_20241018093534.jpg

同年,中国船舶集团成功建造出首艘大型邮轮,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有能力制造邮轮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集齐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航空母舰三大顶级技术于一身的国家。从汽车到光伏再到邮轮,中国制造正坚定地向全球市场进军。

在许多国人的眼中,中国制造似乎已然进入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开挂状态,一切看似都在掌控之中。

然而,掩盖在辉煌成就背后的真实情况可能并没有表面那么光鲜靓丽。揭开“中国制造”的遮羞布,我们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

尽管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尽管我们在不断压缩短板,但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事实依旧没有根本改变。要想让中国制造成长为“又大又强”的产业集群,我们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路,也许是50年,也许是100年。

看到此处,也许有人会不以为意:根据2023年的数据,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企业在《财富》全球500强中占据了142个席位。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中国制造的强大吗?

然而,仔细分析这份榜单,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上榜企业并不是实打实的制造企业,而是电网、石油、银行、房地产、电信及保险业务等垄断性资源的公司,制造企业少得可怜;而且中国上榜制造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与国外上榜制造业相比,差距非常明显,甚至完全不在一个体量和层级上。

以我们引以为豪的“华为”为例,2023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111位,营收为954.9亿美元,净利润为52.8亿美元,这些数据在中国已经算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了吧?

微信截图_20241018093609.jpg

相比之下,三星电子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341.3亿美元和424.0亿美元,排名第25位;

苹果公司的表现更为惊人,2023年营收达到3943.3亿美元,净利润为998亿美元,排名第8位。

一叶知秋,从中国最顶尖的科技公司与全球领先科技公司之间的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制造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你认为这并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下面的这些根本问题又如何解释呢?

尽管中国在制造业规模上占据优势,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如航空航天、半导体、精密仪器等方面,核心技术仍然依赖于外国进口。

例如,在半导体领域的高端芯片制造上,我们仍然依赖于英特尔、台积电,以及三星电子。特别是5nm及以下制程工艺,核心设备和技术仍然依赖于外国进口。高端光刻机技术更是受制于荷兰的asml公司,无法自主生产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设备。

此外,中国在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方面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制上还不成熟。

目前,中国仍然依赖于进口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就连我国自主研发的商用飞机c919,所使用的依然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和法国赛峰集团(safran)合资的cfm国际公司(cfm international)生产的leap-1c发动机。

微信截图_20241018093646.jpg

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如核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仪、pet扫描仪等,中国的设备研发能力与通用电气(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巨头相比仍然不足,核心零部件仍基本依赖进口。

除此之外,还有高端特种钢材、高精度测量仪器、五轴联动机床、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特种合金、高端工业软件等等,中国制造落后的不只是一个升位,而是被国外同行甩出了几条街。

根据brand finance的最新数据,中国知名制造企业华为、格力和美的的品牌价值分别为650亿美元、137亿美元和125亿美元。

与这些中国品牌相比,全球顶级品牌在品牌价值上展现出显著的优势。例如,苹果的品牌价值超过3943亿美元,而西门子为634亿美元,惠而浦为183亿美元,飞利浦为208亿美元,三星也高达993亿美元。

尽管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及某些国际市场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全球顶级品牌如苹果、三星和西门子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如果你有机会到国外的商场和超市走一走,你会发现我国的家电知名品牌在海外的存在感是多么的微弱。

这种差距不仅反映了品牌影响力的不足,也揭示了中国制造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这些现实情况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制造的大多数产业仍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产品的附加值普遍较低。很多制造企业主要依赖代工,利润空间和盈利能力十分有限,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用一句话形容,不是“干最脏的活,赚最少的钱”,就是“操卖白粉的心,赚卖白菜的钱”。

2023年,有关iphone 15 pro max的拆解报告显示,这款手机由186家供应商提供零部件,中国供应商(包括台湾在内)达到了94家,其中大陆厂商有49家,占比超过26.3%。

微信截图_20241018093718.jpg

拆解报告显示,iphone 15 pro max的主要元件包括cpu、射频芯片、nand闪存、5g基带芯片、显示屏、电池、镜头模组、电源管理芯片等。

然而,在这些核心零部件的供应方面,日本、韩国和美国是主要供应国,中国企业在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上连门都进不了;芯片则主要由苹果、三星、铠侠、东芝等公司提供。

尽管中国供应链的占比达到了26.3%,但涉及的配件主要包括显示屏、电池、镜头模组、外壳、连接器和充电器等,其贡献的总价值仅占2%,由此可以反映出我们的产业附加值有多低。

除上面所说的三点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显示出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特征。

首先,产业结构仍然偏向低端和劳动密集型领域,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比例相对较低。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往往以高能耗和高污染为代价,资源消耗大,环境压力严重。

此外,许多制造企业在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行业仍然面临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国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短板,难以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由于篇幅有限,这些问题无法一一详述。

在家电制造行业耕耘近20年,我目睹了“中国制造”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今,制造业的艰辛与困境无处不在,行业中弥漫着一片哀鸣之声,充满了对制造困境的抱怨与担忧。

这些年我不断观望、思考和反思,发现这些问题折射到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变得愈发严重。

微信截图_20241018093754.jpg

1.创新难

创新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喊的人很多,做的人却很少。对于大部分中小微企业而言,创新往往变成了“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其核心要点还是生搬照抄,连“微创新”都懒得尝试。

少了那份执着精神和对市场的敬畏感,可能到了最后,照着图纸和样品,都无法抄到一模一样了。

2.注重产品的“形”

中国制造走到今天,大部分制造企业依然关注于产品的“形”而非“神”。所谓“形”,主要指的是外观、材质、厚度、表面处理、压型形状和产品大小。中国制造热衷于在这些方面“敲锣打鼓”,外行人看了觉得很热闹,但内行人一眼便能识破其中的门道。

因此,大多数行业里的竞争往往是这样的:同行使用了430不锈钢材料,我就用201不锈钢;同行采用了0.5mm厚的304不锈钢,我就用0.7mm厚的304不锈钢;同行用的是二级板,我就用一级板,诸如此类。因为我的“形”比对方的更好,产品自然也就被认为更“好”,售价也就可以更高。

然而,隐藏在产品“形”下的“神”,即产品的耐久性、稳定性、使用效率、性能、安全性等,往往在销售过程中并没有很高的辨识度,关注度并不高,使之成为“中国制造”里最不该被遗忘的要素,却偏偏被遗忘了。

3.结构性失调

中国制造业在发展46年后,仍然面临一个顽疾,那就是产业结构性失调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中,低端制造占据了过多的市场份额,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零门槛的创业环境,二是低端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

微信截图_20241018093833.jpg

如今,只要有人有创业的念头,租一个厂房、买几把螺丝刀、招几名工人、采购些配件和包装材料,再在工厂里组装成品,就能进入低端制造领域。

这样的低端制造,附加价值非常低,同质化问题严重,几乎没有向上延伸的潜力,也缺乏市场拓展的能力。当整个行业都采取这种模式时,为了争夺有限的订单,总有人会率先打响价格战的第一枪,最终必然陷入无尽的内卷,到最后,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将遭到严重的损失。

4.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状况

新出现的问题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制造业面临用工成本的急剧上升,管理费用居高不下,材料成本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导致经营成本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越南、墨西哥、土耳其等新兴制造国的崛起,复制了中国早期的制造优势,使得中国的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利润水平不仅没有上升的空间,反而面临下行压力。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中国制造若仍然以原有模式运作,最终只会面临早死或晚死的命运。揭开中国制造的遮羞布,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值得炫耀的资本呢?


澳门皇冠四虎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澳门皇冠四虎的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