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挥金融要素功能 加力支持我市转型发展
张利民 李志波
近年来,全市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1 5”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链、专业镇建设等战略布局,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发挥金融要素功能,实现“总量增、成本降、工具足、结构优、环境宜、质效提、渠道拓”,多项指标处于我市历史最好水平,为我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信贷总量快速增长,增量屡创历史新高
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制定实施《金融支持“1 5”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持续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推动银行机构聚焦我市产业特点,优化信贷政策和授信审批条件,加大对能源保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倾斜。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我市各项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5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783.18亿元,同比增长19.86%,较年初净增284.55亿元,增速、增量继续分别排全省第1名、第2名;各项存款余额3823.7亿元,较年初新增174.4亿元,同比增长6.2%,保持平稳增长;存贷比达到72.8%,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排全省第2名(仅次于太原),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升。
二、融资成本下降明显,再创历史新低
通过落实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发挥存款利率下调激励机制作用、强化货币政策低成本引导作用、推进减费让利等措施,强化利率监测管理,促进融资利率持续下降。2021年至2023年,全市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从5.22%下降至4.18%,累计下降1.04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末,全市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至3.56%,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3.82%,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债券发行利率也下降至3.5%。企业贷款利率、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债券发行利率三者均为我市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有效让利实体经济。
三、货币政策工具红利有效释放,精准惠及市场主体
货币政策工具资金成本低、投向精准、贴近基层,具有很强的普惠性。近年来,人民银行晋城市分行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全力推动更多央行政策资金落地晋城、惠及市场实体。截至2024年6月末,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组织发放优惠利率贷款11.6亿元*,余额达到42.7亿元,每年近5000户民营、小微、涉农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累计为7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发放激励资金8179.07万元,推动普惠领域贷款持续增长;运用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专项再贷款政策,累计发放低利率贷款33.9亿元,平均利率3.12%,扶持了一批重点能源企业、项目发展。
* 近年来每年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0亿元左右,平均利率不超过5.35%,自2020年疫情以来,已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140亿元,1.3万户市场主体享受到了政策支持。
四、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
聚焦普惠小微、民营、涉农、绿色信贷等政策关注领域,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模式等系列措施,有效破解薄弱环节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3.8亿元,较年初增加42.99亿元,同比增长37.55%,连续三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民营经济贷款余额506亿元,较年初增加35.32亿元,同比增长17.89%;涉农贷款突破“千亿”大关,余额达到1186.07亿元,较年初增加68.78亿元,同比增长15.56%;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96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投放0.6亿元,总规模继续保持全省各市领先地位;科技金融有序开展,全市1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高新企业获得信贷融资76亿元。
五、部门联动更加高效,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市金融部门加强与财政、发改、工信、农业农村、能源、中小企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信息对接、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合力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银企对接质效,联合工信局制定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推动建立“一行一链多企”服务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召开金融服务产业链、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健全融资配套机制,会同相关部门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首贷续贷中心、特优农业贷风险补偿金、“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等工作机制,通过完善企业增信、风险分担等措施,多渠道提升薄弱环节融资能力。完善绿色转型工作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两个”实施方案,明确支持目录、重点企业“两个清单”,推动工作有效开展。近年来,绿色信贷保持高速增长(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50%),余额“三年翻了两番”,扶持了一大批清洁能源、先进产能重点项目建设。
六、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服务普及性持续提升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推广纳税e贷、抵押e贷、惠农e贷、科创贷等一批线上信贷产品,搭建特色金融服务场景,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精准画像,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结合我市产业特点,推出一系列“小米贷”“红薯贷”“黄梨贷”“铸造贷”等更具“晋城特色”的信贷产品,活体抵押、知识产权质押、公益林收益权质押等一批创新融资模式相继落地。“银税”“银担”合作机制持续深化,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普及度、可得性明显改善。如建设银行晋城分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发“善新贷”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企业主体在手机端即可“一键办理”,实现“线上秒贷”,已累计为53户企业投放3.54亿元,贷款平均利率仅3.95%;中行晋城分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为50余户科技企业提供授信3.69亿元。
七、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
充分运用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大、成本低的特点,加大对晋控装备、国投公司、兰花集团等头部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近五年来,每年债券发行规模均在200亿元以上,今年1-6月份,累计发行各类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105亿元。2020年以来全省首支绿色债券、全国aa级企业首单暨全省首单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成功在我市落地,有效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全市金融系统为晋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实际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够主动,不够到位等问题。今后,应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要素功能,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一是有力有效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锚定我市“1 5”现代产业体系、乡村振兴“四大工程”、“两个示范带”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政银企对接机制,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加大融资辅导力度,创新“贷、债、股、租、托”等一揽子金融工具,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聚焦“五篇大文章”,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争取更多金融政策资金落地晋城,加大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深化部门协调联动。金融部门将全方位加强同发展改革、能源、工信、科技、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从加强政银企联动、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协调等方面统筹推进,为金融要素功能的发挥提供良好条件,推动货币信贷政策与我市产业、财政等政策更加契合,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有效的支撑。
(本期责任编辑 段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