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澳门皇冠四虎 > 调研成果 > 会刊专辑

《会刊》2023年第10期 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与人口发展-澳门皇冠四虎

发布时间:2023-10-07 09:18|栏目: 会刊专辑 |浏览次数:

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与人口发展

姬志芳

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是一个时代课题。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至关重要。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加强人口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最大程度发挥普查的作用,针对性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这为进一步完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更长远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一、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对人口发展的新要求

(一)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需要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民为国基,国为民本。共同富裕离不开人,离不开适度的人口规模,是要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来实现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共享富裕、逐步富裕。人从出生、成长到养老、死亡整个生存发展过程,需要男女性别均衡发展,生男育女,相传后代,培养人才,造福社会;需要物质和生活日用品供给;需要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等部门的工作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 需要财政、文化、教育、卫生、养老、劳动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生态环境和住房条件及人权安全保障。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于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不仅是发展目标,而且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为此,思考和研究共同富裕不能只局限于经济收入,而是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考虑进来。既要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又要确保精神是富有的、生态环境是友好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口作为关系到国家社会发展和基础变量,与民生存在着密切关系。许多问题具体到老百姓的生活来看是民生问题,上升到整个群体的高度来看就是人口问题。在晋城,实现共同富裕是涉及219 万人的伟大事业。要在如此比较大的人口基数上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路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根据目前全市人口呈现零增长负增长的态势 (“七人普”全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38%),要保持全市人口规模基本稳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树立“创新致富,勤劳致富,创造性致富”理念,鼓励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增收致富,鼓励后发地区(如陵川县) 在挖掘潜力、增强动力、释放创新活力中跨越发展,通过自身努力和地区帮助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所以,要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必须保持可持续的发展,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低层次共同富裕向高层次共同富裕迈进。

(二)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需要高水平的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的德、智、体、能的综合表现。共同富裕要求生产力水平充分发展。人是生产力构成中最活跃、最革命、决定性因素,高素质的人能够转化为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没有高质量经济发展,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高水平、高质量有用人才。十年来,晋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推进、高中教育普及,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等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措施,未来还将推动晋城人口教育水平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晋城市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普通高考成绩辉煌、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突破……截止2020年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 97.8%,义务教育阶段净入学率9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7.39%。在校生人均经费由 2010 年的4400元提高到2020 年的人均 13330元,增加了两倍还多;教育经费由2010 年的 18.9 亿元增加到 2020年的 39.6 亿元,翻了一番。优质充裕的人才人力资源夯实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根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人均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全国2020 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7.93 岁,比2010年的74.83岁提高了3.1岁;山西省 2020 年为77.91岁,比2010年提高了4.27岁;晋城市2020 年为 76.41岁,比2010 年提高了3.32 岁。表明全国、全省、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离不开科学技术、更离不开优秀人才,离不开高素质劳动力和健康体能及现代经济理念,这就需要更加重视教育、卫生、技术培训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需要合理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劳动力结构,只有结构合理了,才有利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口均衡发展、健康发展、男女比例均衡、保持人口适度规模,促进共同富裕。如果结构不合理,就会出现老龄化比重上升,增加养老支出和抚养负担,劳动力人口下降,影响到经济发展,给共同富裕带来一定的影响。从人口结构看,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财富,未成年人需要抚养,老年人需要保护和照顾,只有成年人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做大蛋糕,增加收入。合理的人口结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

二、晋城市人口发展现状、问题及变化趋势

(一)发展现状

1、常驻人口增速放缓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194545 人,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279151人相比,十间减少了84606 人,减少3.71%,平均增长率为-0.38%。2022年人口为218.93万人,比2020年减少5200人,减少0.24%。全市各县(市、区)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及变化如表 1所示。

 

表1全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与比重变化情况表

县(市、区)

人口数量 (人)

人口比重 (%)

2020年

2010年

数量变化

2020年

2010 年

变化情况

全市

2194545

2279151

-84606

100.00

100.00

-

城区

574665

477336

97329

26.19

21.00

5.19

泽州

414999

484407

-69408

18.91

21.20

-2.29

高平

453054

485091

-32037

20.64

21.22

-0.58

阳城

350474

388862

-38388

15.97

17.02

-1.05

陵川

204825

231360

-26535

9.33

10.48

-1.15

沁水

196528

213118

-16590

8.96

9.38

-0.42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口逐步向市所在地城区流动。2020 年,人口除城区增加外,其余5个县(市) 都是下降。其中,泽州最多(无县城) ; 其次陵川,说明贫困地区人口向市区集聚。

2.家庭户数量增加,规模变小

2020年,全市共有家庭户 795887户,集体户 33731户;集体户人口为 162561人,家庭户人口为 2031984 人; 家庭总户数比2010 年“六人普”时的 758020 户增加 37867 户,增长 5%;而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 2020 年为 2.55 人(高于全省 0.03人/户,低于全国0.07人/户),比2010 年“六人普”时的 3.29 人减少0.74人。

3.年龄结构和“六人普”相比,呈现“两低一高”趋势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01599人,占13.74%;15-59岁人口为1447550 人,占65.96%;60岁及以上人口为445396人,占20.3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05198 人,占13.9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20个百分点,15-59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 5.7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8.96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66 个百分点。

4.受教育程度提高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8279人;拥有高中 (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89449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874266 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400942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 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6786 人上升为1723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 16013 人上升为 17746 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 47530 人下降为 39838 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2638 人下降为18270人。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9.41 年提高至10.47 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 (15 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8038人,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了16654人,文盲率由 1.52%下降为 0.82%,下降了0.70个百分点。

5.城镇化率提高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1376521 人,占62.7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18024人,占 37.2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213204 人,乡村人口减少297810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 11.68 个百分点。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就业岗位、收入情况等带来的压力促使着家庭规模变小,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二代户类型成为主流的家庭模式,城镇化过程催动了家庭成员分离的步伐。

6.流动人口情况

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 639182 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 79502 人,流动人口为 559680 人。流动人口中,省内流动人口为460208 人,其中外市流入人口为 49473人;省外流入人口为 99472 人。

(二)存在问题

1.常住人口呈先升后降、延续放缓势头

2010年达到峰值 228 万,此后持续下降,特别是2016年以来,呈连年下降态势,2020年降为 219 万,比 2010 年减少了3.71%,年平均增长率为-0.38%。低于全省 (-0.23%)0.15个百分点。在全省人口总量中的占比由“六人普”的 6.38%降为 6.29%,下降了0.09 个百分点。

2.老龄化程度偏高,社会抚养压力加大

晋城老龄程度已达 20.3%,超过中度老龄化水平,在全省排位第四,比周边城市显著偏高,叠加县(市、区) 之间和城乡之间分布不均衡问题,对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公共服务供给产生明显压力。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特殊人群。这样,老年和少儿人口抚养比逐渐成为人口总抚养比上升的主要因素(总抚养比为 38.22%,老年人口抚养比为 19.22%,少儿人口抚养比为 19%)。

3.人才要素制约犹存

从人口受教育情况晋城与山西、全国相比,情况还是可以的,见表 2。但是晋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中端人才吸引能力不强、本土人才梯队培养不足,难以跟上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尴尬局面。从人才资源储备来看,2021 年全市人才总量约31.8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仅为 14.52%,与国内兄弟市相比,总量上有一定差距;从人才结构看,全市初、中、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6:3:1,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不足,市民水平有待提升。

 

表2晋城、山西、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表

项目

全国

山西

晋城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总人口

1443497378


34915616


2194545


大学专科以上

218360767

15.13

6060480

17.36

378279

17.24

高中

213005258

14.76

5755952

16.49

389449

17.75

初中

487163489

33.75

13599508

38.95

874266

39.84

小学

349658828

24.22

6810494

19.51

400942

18.27

 

4、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水平较高但短板突出。

6 县(市、区) 中,城区、泽州等 5县(市、区)县域综合实力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唯陵川县综合实力较弱。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21 年,泽州县、高平市gdp (分别是432.70 亿元、341.72 亿元)是陵川县的 7.0倍、5.6 倍。从三大收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泽州县(28289元)与最低的陵川县(16648 元)的收入倍差为 1.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泽州县、高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 37.42 亿元、36.02 亿元,是陵川县(3.31 亿元)的 11.3 倍、10.9 倍;工业强县泽州县的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为 78.7 亿元,而陵川的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仅为 4.97 亿元。不说贫困县和富裕县相比,就说刚脱贫的沁水、陵川两县相比,受资源禀赋、自然、地理气候、交通、雨水等条件不同,差距越来越大。沁水 19.6 万人,陵川20.5万人,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沁水 227 亿元,陵川48 亿元,相差 4.8 倍;财政收入沁水为 16.2 亿元,接近阳城、高平,而陵川只有 1.99 亿元,相差 8 倍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沁水为 32325 元,陵川为 22087 元,相差 10238 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沁水 14434 元,陵川11389 元,相差 3045 元。

三、促进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主要路径

(一) 聚焦产业发展,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的共同富裕,前提是做大做好“蛋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加快培育壮大新功能,让转型蹚新路跑出加速度,驶上快车道,聚焦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支撑共同富裕的现代产业体系。根据晋城实际,应立足资源型经济转型,着力破除“一煤独大”,加快推进“六新”实现,大力实现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构建“1 5”现代化产业体系,筑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1.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稳住经济基本,为转型赢得时间和空间。用数字赋能煤炭、煤化工、电力等传统产业,在“十四五”末,全市所有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开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提升到 80%以上。推动钢铁铸造产业向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抓好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和机电装备产业园、南村绿色智能铸造创新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推动食品、陶瓷、纺织等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 加快光机电产业集群发展

光机电要紧盯产值“3 年500 亿、5年 1000 亿”发展目标从体制机制、金融支撑、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健全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灵活运用七种招商模式,持续深化与深圳光博会、中关村朝阳园、北纬三十八度等机构的合作;聚焦“机器视觉”和“便质合金”两个细分领域,大力引进先进半导体、碳基新材料超高速机器视觉、纳米陶管玻璃等“六新”项目。要在全市光机电产值 200 亿元的基础上,加快“1 100”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3.加快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

以推进煤层气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围绕建设“一枢纽三基地一中心”,加快煤层气全产业链布局。加大勘探开发,实施总投资 155 亿元的 23 个煤层气开发项目,打好增储上产三年行动收官战。完善储运体系,实施总投资 76 亿元的“气化晋城”管网配套及储气调峰项目,着力提升管网年运输能力和储气调峰能力。拓展消纳利用,实施总投资 80 亿元的万众集团煤层气发电85 亿元的沁和能源煤层气制氢等项目。

(二)聚焦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不断拓宽共同富裕农民增收“新渠道”

1、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创建全国文旅样板城市

文旅康养产业是以文为灵魂、以旅为主体、以养为途径、以康为目标的综合性产业,是文旅和康养两个朝阳产业的深度融合、一体推进。

一着力推动大景区提质增效。以王莽岭、皇城相府等大景区建设为龙头,围绕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狠抓景观提升、设施优化、品牌重塑、服务升级,舞活大景区“龙头”,带动周边“龙身”,盘活旅游资源,撬动融合发展,实现小区域联动发展、群众增收致富。二是着力打造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围绕打造文旅康养龙头、城市绿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目前 4 平方公里核心区已形象初成,2025 年示范区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 500 万人次以上,将有效带动周边 21个村实现增收致富。三是推动“康养 ”多业态融合发展。深度挖掘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创新“古建古村落 康养”“红古绿 康养”“非遗 康养”等多元业态和模式,不断完善康养配套设施,丰富文旅康养产品供给,创造全域旅游新需求,增强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四是积极推进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大力建设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建设“五大配套系统”(慢行、服务、景观、信息、农田财化)、沿线 243 个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基本完成特色产业布局,努力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成生态路观光路文化路和致富路。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精确有效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留住人,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特征,80%以上的劳动力都是由民营经济安排的,为此,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引导民营经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解放思想,直面问题,精确施策,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正确处理发展建设与发展质量的关系;着力推进发展动力的转换,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外地创新成果在本地推广应用的关系;重点加快产业链、“专精特新”产业和特色产业乡镇建设;努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在市场主体扩张、发展质量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大量扩大就业、共同富裕推进、党建引领赋能等方面探索突破,蹚出一条具有晋城特色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

三)聚焦民生福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本公共服务的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回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基本公共服务提出哪些要求?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服务项目和基本标准,强化公共资源投入保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共享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公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牵肠挂肚的问题,推动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

(四)正确处理好共建与共享、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政府与市场、重点与全面、节奏与力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关系。

 

(本文系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与人口发展课题研究缩写稿)


(本期责任编辑  段玉明)



澳门皇冠四虎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澳门皇冠四虎的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