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晋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缑学军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有力支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对晋城作为典型的以煤为主的资源型经济地区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晋城市就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以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催生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培育新动能,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1.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
“十三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414.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06.3亿元,增长46.2%,年均增长7.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39.8%提高到2020年的42.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达到35.1%,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表1晋城市服务业贡献率
单位:%
年份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服务业贡献率 | 25.5 | 53.0 | 37.5 | 82.0 | 63.6 | 62.3 | 72.4 | 38.5 | 33.2 | 38.3 |
注: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不变价增量与gdp不变价增量之比。
资料来源:2022年《晋城统计年鉴》。
服务业投入明显增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由2015年的53.3%上升到2020年的57.3%,对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定盘星”作用。
表2 晋城市固定资产中三次产业比例
2010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
第一产业 | 3.1 | 4.4 | 7.1 | 5.7 | 6.1 | 10.8 | 7.3 | 3.3 | 3.5 | 4.0 |
第二产业 | 48.7 | 55.5 | 46.7 | 45.3 | 40.6 | 32.0 | 40.0 | 40.0 | 38.5 | 38.7 |
第三产业 | 48.3 | 40.2 | 46.2 | 49.0 | 53.3 | 57.2 | 52.7 | 56.7 | 58.1 | 57.3 |
资料来源:2021年《晋城统计年鉴》。
2.竞争新优势初步显现,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做大平台经济取得明显成效。聚焦十大领域,搭建货运、商贸、餐饮、煤炭销售服务、信息服务、广告服务、家政服务、租赁服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十大平台。截止2022年7月底,组建107家平台公司,48家已入统,1-7月份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预计2022年突破150亿元。依托晋城煤炭、煤化工、钢铁铸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推进煤炭企业“一剥离五整合”,即剥离煤炭企业销售业务,整合煤矿设备和零部件采购、后勤服务、运输、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业务等,成立了6大类平台公司,切实做到了挖潜提质增效。
服务业发展对传统行业的依赖逐步减弱。“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34.0%下降到2020年的30.1%。金融服务业平稳增长,2020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0.4%。
表3晋城市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 单位:百分点
年 份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 | 2.6 | 5.0 | 2.0 | 2.8 | 2.2 | 3.7 | 5.3 | 2.5 | 2.1 | 4.4 |
注:产业拉动指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
资料来源:2022年《晋城统计年鉴》。
积极推进消费升级。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加快实施总投资280亿元的万达广场、华谊兄弟星剧场、东滩会商业新地标、程颢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5个龙头项目,深入推进10个“一刻钟便民商圈”、20个夜经济专区、420个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支持60个大型商超运营升级,生活性服务业朝着高品质、多样化方向健康发展。
3.重点集聚区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城市大数据中心、现代物流集聚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批服务业发展载体和功能性平台加快建设,晋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独居特色,空间布局日趋合理,集聚效应逐渐提升。充分发挥晋城生态、文化、康养等比较优势,着力打造30个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打造区域物流中心,规划总投资205亿元的十大物流园区,已有蓝远、中通等4个园区全面开工建设。谋划实施的总投资390亿元的数字经济项目,“太行数岛”大数据产业园已建成投运,安恒信息、北京千方等11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上市公司落地注册,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650亿元。充分发挥晋城生态、文化、康养等比较优势,着力打造30个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4.产业融合进一步强化,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快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加快发展。“互联网 ”催生的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络约车、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旅游、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成为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活跃力量。充分发挥晋城独特的煤炭、煤层气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新优化合作模式,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同步在市域布局现代服务业项目。
构建“一核、两环、两带、多片”晋城文旅康养发展新格局取得重大进展。一核,即把中心城市建成全国知名的文旅康养城市;两环,即环城绿廊康养环、太行一号康养环;两带,即沁河、丹河文旅康养示范带;多片,即多个高等级、复合型、特色化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片区。
近年来,晋城市围绕唱响“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亮丽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和全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市“两张名片”,深入实施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取得实质性成效。坚持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相结合,谋划实施总投资268亿元的17个重大项目,截止2022年8月,20平方公里的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4平方公里核心区形象初成;王莽岭大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工作有力推进;“百村百院”建设方面,2021年首批65个村(院)开门迎客,2022年将各建成50处以上;“三线路网”基本贯通(154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群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形成了全市城景通、景景通“一张网”。
以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两个重大工程”为牵引,有力促进了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覆盖全市90%的脱贫地区、90%的景区景点、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慢行、服务、景观、信息、农田财化等“五大配套系统”已经建成,沿线739个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总投资248亿元的百万亩连翘抚育基地、中药材产业园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正在成为独居晋城特色的生态路、观光路、文化路和致富路。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坚持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古堡活化利用、交通网络提升、产业优化升级,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和生态、交通、产业3个专项规划,实施总投资254亿元的79个重点项目,15.2平方公里的先行区已全面开工,重要节点工程计划于2023年建成,该工程全部完成后,将成为全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样板工程。
5.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持续深化改革,鼓励金融、物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围绕放宽市场准入、投融资体制、财税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晋城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1年行动计划》(晋市政办[2021]25号)、《晋城市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争先领跑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晋市政发[2021]20号)、《晋城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2年行动计划》(晋市政办[2022]24号)等,全市上下形成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城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从总量上看,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晋城服务业呈现出规模迅速壮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服务业在全市经济稳增长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从就业上看,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持续增强,处于城镇新增就业主导地位,为全市促就业、兜底线、保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形态上看,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零售业、交通运输与仓储业、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加快技术升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持续壮大,融资租赁、健康养老、互联网金融、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新兴业态不断兴起。从融合上看,近年来,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并向更高层次上的有机融合方向发展。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晋城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制造业技术工艺水平较低,受煤炭经济扩张挤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互动融合不够、市场主体偏弱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晋城服务业在服务百姓美好生活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在服务业结构上仍以交通、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科技、文化、健康养老休闲、电子商务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仅局限集中于少数规模不算大、还起不到领军作用的小企业,现代服务业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尚未形成,在全市总体发展布局上还存在中心城市与县城、集镇与乡村、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发展失衡的情况。
1.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滞后
晋城产业发展存在不少短板,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众所周知,晋城资源型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由来已久,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新兴产业成长不快,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对服务业有广泛需求的制造业发展严重不足,而现有制造业内部各行业也因总量少、规模小,形不成产业集聚效应。新兴产业对城市功能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如: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起步晚、规模小;多数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不足,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本土龙头骨干企业;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渗透式发展不够,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刚刚起步,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整体发展缓慢,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突出;服务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等。
表4晋城市服务业发展指标与全国全省比较
年度 | 晋城市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增长速度(%) | 占gdp比重(%) | ||||
晋城 | 全国 | 山西 | 晋城 | 全国 | 山西 | ||
2012 | 295.3 | 8.4 | 8.0 | 8.3 | 31.0 | 45.5 | 35.8 |
2013 | 341.8 | 16.3 | 8.3 | 9.0 | 35.5 | 46.9 | 38.4 |
2014 | 361.1 | 6.0 | 8.3 | 8.3 | 37.2 | 48.3 | 41.2 |
2015 | 383.8 | 8.4 | 8.8 | 11.3 | 40.0 | 50.8 | 49.8 |
2016 | 398.6 | 5.5 | 8.1 | 6.9 | 42.0 | 52.4 | 51.1 |
2017 | 463.5 | 9.2 | 8.3 | 8.1 | 42.1 | 52.7 | 49.2 |
2018 | 546.1 | 2.6 | 8.0 | 9.0 | 43.1 | 53.3 | 51.1 |
2019 | 568.1 | 5.7 | 7.2 | 6.5 | 42.1 | 54.3 | 51.1 |
2020 | 592.4 | 4.6 | 1.9 | 2.1 | 41.5 | 54.5 | 51.2 |
2021 | 681.2 | 10.7 | 8.2 | 8.3 | 35.6 | 53.3 | 44.7 |
资料来源:2022年《晋城统计年鉴》《山西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2.服务业结构失衡与质量不高并存
晋城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服务业比重上升过程中整体经济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从结构上看,晋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高端领域发展不足、竞争力较弱,集中集约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矛盾仍比较明显。从“质”的角度看,由于晋城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及江浙等发达地区的一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比重仍然很低,行业领军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表5晋城市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构成
项目 | 2019 | 2020 | 2021 |
合计 | 42.2 | 42.5 | 35.6 |
批发和零售业 | 5.7 | 5.4 | 5.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1 | 6.1 | 5.2 |
住宿和餐饮业 | 1.1 | 1.1 | 0.9 |
金融保险业 | 5.2 | 5.2 | 4.2 |
房地产业 | 5.5 | 5.8 | 4.7 |
营利性服务业 | 5.6 | 6.6 | 5.4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12.8 | 12.0 | 9.7 |
资源来源:2020-2022年《晋城统计年鉴》。
3.供给侧要素支撑能力不足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晋城缺乏一个有效的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支撑体系,极大地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以及集聚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一是高素质人力资源面临巨大的供给缺口。晋城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相对滞后,又受金融、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制约。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平衡,专业人才的存量与增量难以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全市缺乏服务业专业园区、综合楼宇等具有较强辐射力、资源配置力的功能平台。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掣肘”。晋城风险投资、信用担保以及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筛选的项目分散且规模不大,服务企业在创业初期缺乏资金支持。三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晋城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水平低,企业规模小、吸纳从业人员少、利税贡献低,许多指标无法纳入统计。晋城较低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严重制约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
4.需求侧拉动有限
从服务业需求侧来看,晋城产业分工的低端化、产业集聚能力潜力有限以及城市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导致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一是资源型经济产业路径依赖造成“服务内置化”现象比较严重。晋城能源、资源型产业占比过高,2020年全市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8.6%,占gdp的比重达到42.4%。产业的低水平发展模式导致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条过短、上下游企业带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压缩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派生性需求,制约了产业间的有效互动发展空间,也降低了服务业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制造业产业集群企业数目的缺失。与晋城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要求相比,晋城制造业法人单位数目相对较少,导致了物流、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高附加值新业态尚未形成规模,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条短,尤其是在跨界融合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产业链缺失。三是中心城区规模较小、城市竞争力不强。从晋城中心城区规模来看,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人口支撑基础较弱,经济总体规模处于中下游水平,城市综合竞争力不高和体制环境的不健全,无法满足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咨询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转移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及条件。
5.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从硬环境看,晋城商业商务楼宇品质相对不高,交通、金融、商务、物流等配套设施有待优化完善。晋城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但缺乏有效的包装和推介,文化品牌尚未彰显。优质教育、医疗、文体资源相对有限。从软环境看,晋城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产业发展、“双创”的政策环境仍然不宽松,成果转化、市场培育、金融扶持等方面的制度有待完善,行业标准建设和统计制度设计尚不健全。晋城市各级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仍需不断进步。
(三)总体思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和模式,为晋城换道领跑,抢占未来服务业新高地,融入国内国际服务业高端产业链条提供了更多机遇。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服务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恰逢其时,晋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随着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向高品质迈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型消费快速涌现,将有力促进晋城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质增效。
1.厘清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新思路
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地位举足轻重。对晋城来讲,服务业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既是当前紧迫工作,也是长期战略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摆上战略位置,把牢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准工作着力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找准差距、精准施策,挖掘潜力、拓展空间,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奋力打造晋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竞争新优势。
综合考量,晋城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省委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两个转型”和市委市政府构建“1 5”现代产业体系工作部署,以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融合发展。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协调为主要抓手,全面增强现代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协同发展;以绿色为切入点,全面发挥现代服务业资源清洁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环保效能;以开放为引领,全面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以共享为落脚点,全面实现高品质现代化服务普惠城乡居民。要敢闯敢试、开拓进取、突出重点,着力构建晋城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培育晋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经过不懈努力,到2035年,努力实现晋城现代服务业乃至全市经济的基本现代化。
2.构建晋城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构建结构优化、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是关键。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一是构筑生产性服务业新支柱。做大做强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和现代金融,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二是抢占新兴服务业新高地。发挥晋城比较优势,率先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和高成长性的信息服务、高端商务和节能环保服务业。三是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新引擎。深化农业生产托管,培育服务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
同时,要聚焦消费升级,以提升人民生活便利度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一是打造文旅新地标。推动更多独特文化资源、人文景观、自然风光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形成晋城全域大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打造文化强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二是打造康养新品牌。持续打造“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加快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康养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康养目的地。三是重塑生活性服务业新优势。积极推动商贸服务、家政服务、体育服务、教育培训、托育服务和房地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服务业焕发新活力。力争到2035年,晋城现代服务业整体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
3.培育晋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把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重大机遇,把握“制造服务化、服务制造化”发展大趋势,积极培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一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拓展高增值服务,发展创新设计、定制化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等新型制造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提升重点制造业领域服务化发展水平。二是服务业与农业的渗透融合。发展农村服务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三是服务业内部各领域的相互融合。促进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交叉、延伸、重组,创新服务供给,拓展增值空间。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促进设计、文化、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加强服务业态创新和功能完善。
(本期责任编辑:段玉明)